王梓鈞

歷史軍事

“崇禎元年夏,畿輔旱,赤地千裏。”——《明史·五行誌》。
……
這年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585章 【過橋伯】

by 王梓鈞

2023-3-19 19:05

  蕭縣,安民坊。
  劉家的門前熱鬧無比,滿城街坊都來圍觀,甚至還有城郊之民聞風而動。。。
  南京來的天使,三天前就到了。
  大明的冊封詔書,提前三天抵達,是讓授詔者齋戒沐浴,同時通知親族來觀禮,香案什麽的也要準備好。
  這個規矩,趙瀚懶得修改,但並不強迫搞齋戒,也不會因為沒洗澡換衣服,而治壹個什麽大不敬之罪。
  “來了,來了!”
  “天使到了!”
  壹眾官吏從縣衙賓館而來,沿途大量百姓跟隨。
  劉莽和續弦鄒氏、兒子劉宗祖、兒媳李氏,小心翼翼侯在門口,李氏還牽著壹個、抱著壹個。
  劉莽有好幾個兒女,但只壹子壹女成年,其他都害病夭折了。原配妻子,也是在天津病死的,如今的妻子是南下難民,逃難途中跟家人失散,與劉莽落戶在壹個村,農會撮合令他們重組家庭。
  劉莽已經快五十歲,續弦妻子不到三十歲,老夫少妻還算比較恩愛。
  至於女兒,同樣喪夫守寡,後改嫁給壹個大同士兵,如今隨夫在遼寧蓋州定居。
  “各位天使快請進!”劉莽屈身迎接。
  “請!”
  正使崔用典不敢怠慢,微笑著回禮說道。
  為大明皇帝宣讀詔書,主要有三種人:太監、錦衣衛或行人。
  行人是必備的,壹般由新科進士擔任,專門負責給皇帝跑腿兒,幹兩三年就會調任別處,大部分被調去六科或六部。行人出差,或是出京傳達聖旨,或護送辭職重臣回鄉,或迎接某位大官復出,或護送親王到地方就封,壹路上還得用筆記錄過程。
  至於太監或錦衣衛,可有可無,全看皇帝的心情。
  大同朝廷,暫時只用行人,在內閣設了行人司。遇到任務,臨時由中書舍人充任,再派壹些宮中侍衛護送。
  主要是趙瀚沒有太監可以使喚,而女官則不方便,畢竟經常跋山涉水。
  改革之後,正使為行人,副使為侍衛。
  進了院子,副使張洪取出聖旨,扯開嗓門喊道:“劉莽接旨!”
  “臣在!”劉莽躬身作揖。
  崔用典拿過聖旨,打開宣讀道:“奉天應民皇帝,制曰:旌賞賢勞乃朝廷之著典,報答恩情亦為人之純性……朕年幼逃荒,攜妹乞食天津,幸得劉君放行入城,而不至於命喪荒野……茲特封劉君為過橋伯……”
  這封聖旨,是趙瀚親自寫的,沒有用亂七八糟的難懂典故,只是非常平實的敘述當時情況。而且,不稱劉莽的名字,只用“劉君”來表達敬意。
  就是爵位給得吝嗇,僅壹伯爵而已。
  崔用典將聖旨合攏,端正擺放在案臺上。
  劉莽帶著家人,朝案臺的聖旨跪下:“臣領旨謝恩!”
  領旨之後,劉莽拿出銀錢,往傳旨的官員手裏塞:“各位大人見諒,下官積蓄不多……”
  “莫要如此!”崔用典連忙後退。
  張洪也站到旁邊,不敢收劉莽的謝禮。
  雖然沒有相關規定,但旁邊的文官和侍衛壹堆,傳到皇帝耳朵裏難免影響不好。特別是崔用典,臨時充任行人,真正職務為中書舍人,外放之後前程遠大著呢,可不會貪圖這幾個小錢。
  劉莽只能把錢拿回來,又讓兒子和兒媳,去門口撒錢分享喜慶。
  大把的銅錢撒出去,其實也不多,統共壹塊銀元換的。但街上百姓卻搶瘋了,只搶到壹兩枚銅錢的,也表現得喜氣洋洋,因為可以沾沾皇氣。
  甚至有鄰居,拎著鐵錘過來,要把劉家的門給砸了。
  門楣得換,可以換成“伯爵第”,大明傳下來的老規矩。
  縣裏的官吏,紛紛過來道賀,劉莽樂得眉開眼笑。
  其實他已經忘了,不記得自己放誰過橋,心裏甚至有些忐忑:萬壹是皇帝搞錯了咋辦?
  門外百姓拿著搶來的銅錢,倒是開始議論紛紛:
  “這好人有好報啊,以前救人壹命,現在就做了爵爺。”
  “那也得皇帝記恩。”
  “陛下也是好人,做了皇帝,還記得以前的恩人。告示上,除了這位劉爵爺,還要尋個天津的婦人。也不曉得這婦人找到沒有。”
  “恐是陛下討飯的時候,這婦人給了吃的。”
  “陛下也是苦命出身,多大的孩童,還帶著妹子逃荒要飯。好在老天爺保佑,陛下跟公主都活著,不然哪有咱們現在的好日子?”
  “不然咋說皇帝是真龍天子呢?老天爺壹路保佑,派了神仙護著。這位劉爵爺,肯定也是哪個神仙轉世,專門下凡來保陛下平安。”
  “多半是在天庭守橋的神仙。”
  “哪是在天庭守橋?人家劉爵爺做神仙時,守的是天上的鵲橋,牛郎織女相會還得他放行。”
  “唉,我也是天津逃來的,當年咋就沒有遇到陛下?”
  “得了吧妳,劉爵爺是神仙下凡,領了玉皇大帝的旨意救天子。就算當年妳遇到陛下,陛下跪著求妳給吃的,妳真的會給?”
  “咳咳,會給,肯定會給。”
  “……”
  傳旨隊伍離去,道喜的街坊湧入,劉莽的臉都笑得僵硬了。傍晚,又被官吏拉去宴飲,喝得七葷八素才回到家中。
  全家人把聖旨攤開,看了又看,就跟做夢壹樣。
  劉宗祖忍不住問:“爹,皇帝長啥樣啊?”
  劉莽酒意未醒,迷糊道:“我咋記得?別是皇帝搞錯了。”
  “可不能錯。”妻子鄒氏忙說。
  “沒錯,嘿嘿,沒錯。”劉莽憨笑道,這事兒他總感覺跟出門撿錢差不多。
  ……
  徐州。
  趙貞芳來到壹處小宅,陳氏連忙行禮:“拜見公主殿下!”
  “嬸子安好,魏叔叔在家嗎?”趙貞芳問。
  陳氏說道:“教人習武去了。”
  趙貞芳說:“那我便等他回來。”
  魏劍雄和陳氏,走訪了好幾個省,壹直找不到陳氏的親人。到了徐州,幹脆就不走了,再往北便是山東,全省人口好多是移民,想尋什麽人更加困難。
  壹個四五歲大的小孩兒,怯生生看著趙貞芳,卻是魏劍雄老來得子。
  及至傍晚,魏劍雄終於回家。
  看到趙貞芳,魏劍雄連忙說:“拜見公主!”
  “魏叔快快請起,”趙貞芳讓隨從哪來盒子,“這是皇兄差人送來的,壹百兩銀子。陛下在信裏說,魏叔若是願意做官,皇兄可以安排壹個武職。以魏叔的才能,也不算什麽徇私。”
  魏劍雄笑著接過盒子,挺重的,裏面都是銀元:“皇帝給銀子,咱就收著,官便不做了。做了許多年隨從,難道如今清閑自由。我在徐州,給大戶子弟當教頭,教他們刀槍棍棒挺自在的。若非這個差事,也不會遇到公主殿下。”
  魏劍雄教導富戶子弟練武,偶爾會借用徐州中學的操場,在學校沒上課的時候練習排兵布陣。
  趙貞芳說道:“這裏有皇兄的壹封信。”
  魏劍雄拆開信件,看著看著就笑起來,內容主要是回憶往事,順便邀請他去南京坐坐。如果不想到南京,就寫壹封回信,正好讓趙貞芳帶過去。
  魏劍雄壹邊寫信,壹邊問道:“公主要回京?”
  趙貞芳說道:“數學學會和物理學會,每年夏天,都要趁學校放暑假,在南京開壹次大會。我都兩年沒去了,今年怎麽也得去,跟朋友們交流壹下心得。”
  這些東西,魏劍雄不懂,也不知該咋接話。
  趙貞芳的數學和物理研究,壹直都沒有落下。她雖然不是天才,但常年跟天才們通信,始終跟隨天才們走在科學最前沿。
  也有學術收獲,趙貞芳發現了兩個數學定理,被數學研究者們戲稱為“公主定理”。
  鄭森對此是有些吃醋的,他懷疑趙貞芳要回南京見當初的暗戀對象。
  ……
  南京,紫禁城。
  劉莽帶著妻子鄒氏,亦步亦趨跟著宮女,巍峨幽深的宮墻讓他們忐忑不安。
  又穿過壹道宮門,裏面的殿宇更加巍峨,鄒氏嚇得身體都在發抖。
  劉莽低聲安慰:“莫怕,莫怕,皇帝不吃人。”
  壹駕馬車突然停下,駕車女官頗為魁梧,停到他們跟前說:“兩位請上車。”
  鄒氏都快癱了,劉莽只能扶著妻子上去。
  這種宮裏的輦車,只有皇帝皇後才能坐,就連妃子都沒有資格,他們兩個也算是享受到了。
  繞著宮墻轉了壹圈,輦車在禦花園外停下。
  又行壹陣,他們能聽到歡笑聲,卻是榮福公主趙貞芳在逗弄小皇子。
  德福公主趙貞蘭也在,相對就要安靜得多,微笑著看自己的女兒,跟幾個皇子皇女玩耍。
  幾個後妃,都在禦花園裏遊玩,盤七妹招呼大家品嘗糕點。
  看到劉莽夫婦,趙瀚笑著起身:“恩公來了!”
  眾人跟著站起來,這陣仗太恐怖,把劉莽也嚇得腿腳發軟。
  其實趙瀚也沒別的心思,就是找到了恩人,想起幼時的許多往事,差人把劉莽請來南京親自見壹面。
  “小臣劉莽,拜見陛下!”劉莽拉著妻子行禮。
  趙貞芳說道:“姐姐,這便是當初救我跟皇兄的恩公。沒他放行,我跟皇兄都沒法過橋,指不定就在城外餓死了。”
  趙貞蘭屈身致謝:“多謝救命之恩!”
  “不敢當,不敢當!”劉莽真要嚇暈了。
  趙瀚笑道:“姐姐莫把人嚇著,請他們壹起過來吃東西吧。”
  茶茗奉上,各式糕點擺在那裏,劉莽吃著糕點卻坐立不安,連眼睛都不知往哪裏放。
  大皇子趙匡桓已經七歲,在壹眾弟弟妹妹面前,妥妥的孩子王。
  皇城小學,過了這個暑假,就要正式開學,到時候估計玩得更瘋。
  南京城的達官顯要、士紳商賈,此時都在到處托關系,想把自家的孩子塞進皇城小學裏面。
  皇城小學,全憑關系。
  只有到了皇城中學,才會雲集各地神童,各憑實力考來陪皇子皇女讀書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