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最強大少爺

灰頭小寶2

歷史軍事

皇佑五年夏。
儂智高再度進兵,眼下廣州已經淪陷。
皇帝力排眾議啟用狄青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百四十四章 眾生無相VS萬象森羅

北宋最強大少爺 by 灰頭小寶2

2019-1-8 16:27

  經過這些年,明王的信徒和人氣無出其右,比沒蔵太後多的多。
  午後這會,經閣附近人滿為患,座無虛席,由此壹直擴散開至整個廣場占滿了人。
  這種東西麽,在後世也沒幾個人能聽懂,何況古代。但是大家就是喜歡湊熱鬧。
  就是要熱鬧,要人氣。熱鬧了也仍舊聽不懂,不過只要周圍有幾個人在起哄說“講的太好了”,壹般旁邊的人就會信了,久而久之這就是信仰,是傳銷的本質。
  沒蔵太後對於這個場面羨慕嫉妒恨,相比自己講經時候這才叫人氣爆棚。於是她也難免犯了“嗔”戒,帶著王雱入內的時候臉色青壹陣白壹陣的。
  在佛家概念中仍舊有貴族或者是貴賓概念,這個避免不了,譬如佛祖肯定不會和菩薩坐在壹起,菩薩也不會和羅漢坐在壹起。
  於是經閣前方仍舊有“貴賓席”,在最前緣位置,沒蔵太後邀請王雱壹起坐了上去,乃是旁聽姿態。
  少頃時候又有貴人來,後方雲集的信徒猶如潮水壹般分開,壹個狼腰虎背卻穿文士袍的中年男人走來。談得上是豐神俊朗,樣貌在草原族群來說算是非常英俊且粗狂的,身間也處處考究,顯示著壹股文人似的優雅和傲慢氣息。形成了非常怪異的風格。
  “這是多吃己,曾經乃是元昊陛下的近臣侍衛,後因出使遼國有功,且受到娘娘重視,現任禮部尚書。乃是娘娘倚重的典型臣子。”近處的漫咩將軍低聲提醒著王雱,卻神色較為古怪。
  王雱微微點頭後,發現身邊的沒蔵太後心不在焉,目光奇特的看著多吃己。
  就此大雱就心中有數了,估計太後和這個大臣有曖昧啊,李守貴那龜兒的醋壇子心思,現在看來不是大雱引發的,而是這個粗狂且英俊的多吃己大叔引發的,早在王雱來之前,估計李守貴已經是“驚弓之鳥”了。
  想著這些,大雱暗暗覺得好笑。
  “見過大師。”
  各人思考間,多吃己過來以佛禮拜見太後,也是口稱大師。
  於是王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斷,只有近臣才會這麽稱呼太後,在這個場合其他還是都叫太後,只有多吃己和漫咩叫大師。
  多吃己不太友好的樣子瞪了王雱壹眼,根本和他的禮部堂官身份有矛盾。
  把王雱看得心口薄涼薄涼的之後,多吃己才微微壹笑抱拳道:“宋使有禮,對興慶府還習慣嗎?”
  “撒尿有可能結冰,不習慣。”王雱環視了周圍紛飛的大雪後這麽回答。
  少頃,得道高僧形態的明王步入道場,走至高臺處的“福船”,盤腿坐下來,環目四顧。
  人山人海的嘈雜之音,瞬間就禁止了下來。
  許多人驚為天人,現在就有了虔誠心思,就連旁邊的沒蔵太後也不例外的模樣。
  唯獨王雱在坐立不安的扭過來扭過去,時而看著老和尚坐的地方尋思,楞是沒弄懂他坐的是個什麽東西,卻是聽大家把那叫做福船。船個蛋啊,特麽的哪裏有船的模樣?
  全部人都在靜止肅穆,所以王雱不安分的舉動尤其顯眼,招致了周圍人群的不滿,也坐在旁邊的多吃己更是側頭責怪的看了壹眼。
  但鑒於他乃是太後請來的宋使,大家還是暫時只有忍著。
  沒蔵太後也無比尷尬,頭皮發麻。所謂攪和明王的講經那肯定是技術活,她現在當心王雱不會是要用耍流氓的方式吧?真那樣禍就闖大了。
  某個時候明王的目光猶如兩道冷電,和王雱對視在壹起。
  王雱沒心沒肺的眨了眨眼,除了覺得老和尚是個比較猥瑣的傳銷份子外,並沒有什麽特別感覺。
  “咦……”
  明王心下吃了壹驚。沒意料到就連展昭都扛不住的影響,但這個傳說中的少年竟然能“免役”精神影響?
  當年穆桂英大娘說的對,王雱有這個天賦種子,且這種天賦會隨著思維的成熟加上執念壹起長大,舒州時候的王雱會被這同出壹源的魔念領域影響的不能動,但是現在,變身魔王的王雱是真的“魔心種道”了,不會再被人從思維精神上影響。
  對視了幾個呼吸之後明王收回了目光,再次變為了得道高僧形態,微笑道:“聞說有朋自遠方來,有自禮儀文化之邦的宋國來使參與聽經,老和尚心理高興……”
  “大雪天的,明王又是沈默又是客套,總是沒完沒了,所以妳到底要不要進入環節講經,以讓佛光普照?”王雱很不禮貌的打斷道。
  周圍的人見此少年如此粗鄙急躁,更是壹陣鄙夷,噓噓聲到處升起。
  沒蔵太後險些壹口茶水噴出來。但卻是她請來的人,只有強撐著不說話。就像她哪怕已經知道李守貴不可信任,還是有些惻隱之心壹樣。
  明王的壹雙眼睛看似無比清澈,實際卻充滿魔性的籠罩著王雱,微笑道:“遠自宋國而來的妳,似乎性情無比急躁,又似總想做出沈靜如水的心態,這乃是壹種矛盾。相由心生,妳儒雅俊朗的外表下擁有壹顆躁動又激進之心,若不註意修身養性,想來恐生殺戮、造成世間之災難。”
  王雱都楞了楞,因為明王真沒亂說。
  沒蔵太後也都有點疑惑的側頭看著王雱尋思,這小子是來尋求和平的,但會不會真如老和尚所言,將來他生出魔心造成生靈塗炭?
  到此,明王又環視壹圈道:“唯有慈悲方能行王道,本場便主講慈悲……”
  王雱打斷道:“明王威武,開場便簡單粗暴設定了我壹顆躁動激進的魔心,而且妳主講仁慈王道。畢竟嘛,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講王道、講仁慈,是永遠不會放錯永遠的,這我理解。於是利用我之前在興慶府的壹些‘劣跡’,此番壹開場明王的設定已經生效,妳我間已經形成了對手盤。這似乎有失公平,因為既然我被設定為魔的立場,就很難講贏。講王道容易講,但講魔則很難。明王,可如此否?”
  到此沒蔵太後楞了楞,有些驚醒。這才知道在這之前明王已經做好了應對王雱的準備。還真是壹開場,就利用王雱的劣跡,輕易的設定了魔的立場。好個陰險的老和尚,若不是王雱點明,節奏還真就被他帶著走了。
  明王含笑答道:“相由心生,這就是本座講‘無人相無我相、眾生無相的緣故’。並非是老僧為宋使大人設定的立場,行為來自性格思維,這就是相由心生,這就是相,既有人相就有破綻煩惱絲,乃庸人自擾,而非老僧設定立場。大人,可如此否?”
  王雱道:“身為人類就得有人相。所謂‘無相’,其實它本身就是壹種‘相’。有人相就有破綻煩惱絲不假,但人的本質就兩件事,學習和應對。這就是相,明王亦在學習佛經,用之解決問題,這就是妳的壹個佛相。於是眾生無相之說我不同意,時間萬物皆有相,謂之森羅萬像。可是如此否?”
  明王道:“大人見解特別角度新鮮,能把魔之立場解釋為萬象,且充滿了狂戾之氣和詭辯,這是相,是人們對立的根由,也是魔性的來歷,亦是世間壹切仇恨的來源。這樣下去,妳我除了對立卻無法辯清,只能增加仇恨。世間的壹切相,皆是仇恨恩怨根由,須得大智慧,方能化解時間恩怨情仇,接下來本座會講壹個故事,聽完此節後,大人之心結魔性或可解開。”
  “洗耳恭聽。”王雱覺得他會講故事就好,否則盡說那些東西別人也都聽不懂,聽不懂的情況下他主場,他的信徒,當然只會有壹種結局:輸。
  接下來明王侃侃而談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,以及得道高僧的風采說了個故事。
  大致是壹個得道的大和尚重了田,然後有只可惡的兔子去田裏偷吃。
  大師說不許偷東西,兔子說妳管我我就要吃。
  於是本著慈悲為懷,大師也不為難兔子。
  兔子吃光了老和尚的田,轉移陣地過程被壹只老鷹抓到,即將吃了兔子。
  然後老和尚路過,割下了壹塊和兔子壹樣重的肉給鷹,救下了兔子。
  故事到此結束了,沒了下文。
  現場有人問:“後來兔子和老鷹幹嘛去了?”
  禮部尚書多吃己忽然笑道:“我猜測,兔子和鷹皆被大智慧所感動,於從此被度化。”
  明王微笑不言。
  這就是很有利的佛家理論,沒毛病。
  至少弱者很愛聽這樣的理論,作為信佛的壹份子太後娘娘也只有“信”了,總之明王總能把這類東西講的比她透徹比她好,這讓太後很不滿。
  只是最關鍵的在於,最近這個時期由於各種事,太後哪怕還信這些理論,卻想有些新奇強硬的東西。於是扭頭看著王雱。
  王雱想了想道:“我覺得這個故事毫無道理可言,要不就是老和尚狡猾,甚至其心可誅,放縱世間的不公平。”
  周圍壹大票人險些噎死了,紛紛對王雱投來了憤怒的目光。
  明王微笑道:“願聽大人見解,此為何是放縱世間不公,為何是老和尚其心可誅?”
  王雱道:“因為老和尚在用世間大道做人情,來收獲他個人宏願。萬物皆有根,應該有因有果。兔子偷盜,是因也是根。正確走向應該是老和尚遇到老鷹捉了兔子,卻發現是個不老實的兔子,於是不救,讓兔子付出代價,這才是壹個完整的因果。老和尚當時不殺兔子已是仁慈,後來不救兔子則是天經地義。”
  明王不以為然的道:“此見解算不得精辟,因為壹旦,如此就失去了厚道,沒有仁慈憐憫之心。”
  王雱道:“厚道厚道,只有種下‘厚’因,才有資格收獲‘道’果。若肆意妄為、種下了惡因卻收獲善果,把其余與人為善不偷盜、種下厚因的眾生置於何地?大仁不仁,老和尚厚待兔子就是扭曲天地正道,來做他自己的人情。所謂‘無人相無我相、眾生無相’者,說穿了就是無視善人善舉,順便洗白惡人標簽、讓惡人為佛所用,俗稱感化。明王,可如此否?”
  就此壹來,現場人人色變,尤其老實巴交的弱者群體們還真的聽出了不少感覺。
  多吃己壹陣尷尬,低著頭。
  沒蔵太後則以壹種驚詫的表情看著王雱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